网上有关“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的影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的影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线上销售整体市场面临未来更严格监管的可能性,这一点可以说是必然趋势。从2021年已经公布的监管文件可以看出,未来互联网保险面临监管强化后的发展趋势包括:
1、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可能提升
2、对费用率的监管可能会导致佣金下降,挤压互联网保险渠道的利润
3、由于线上销售更为复杂结构的长期健康险有一定劣势,需要线下销售人员配合线上销售
首先,未来经营互联网保险的公司面临更高的门槛要求,2021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
“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需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人身保险公司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财产险公司连续四个季度的责任准备金回溯未出现不利进展;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
同时,还规范了互联网人身险的产品范畴,“互联网人身保险专属产品范围限于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十年期及以上普通型人寿保险和十年期及以上普通型年金保险,以及获得中国银保监会同意开展的其他人身保险产品。”
对于销售互联网年金产品的保险公司,要求门槛明显提升。“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者备案十年期及以上普通型人寿保险和十年期及以上普通型年金保险专属产品,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100%;二是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溢额超过50亿元;三是连续四个季度(或两年内六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以上;四是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和回溯受到行政处罚;五是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B级(良好)及以上。”
这些要求可能将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公司拦在门外,如果无法完成业务整改,则可能无法销售相关产品。
其次,这一征求意见稿还对佣金提出了要求。“产品设计应体现互联网渠道直接经营的特征。1年期及以下专属产品预定费用率不得高于35%;1年期以上专属产品不得设置直接佣金和间接佣金,首年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60%,平均附加费用率不得高于25%。”
如果最终推行,将对互联网佣金形成规范,部分佣金可能被降低。从慧择的招股说明书中的信息来看,长期保险首年的佣金可能达到19%到110%,第二年达到2%到30%。短期保险首年佣金可能达到7%到54%。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长险费用率不得高于60%,则意味着需要控制运营成本,佣金则为其中核心部分。这会明显影响到互联网渠道的收入模式。目前的渠道比拼模式下,用的是高价获取渠道和流量的做法,而未来如果佣金受到管制,则将逼迫渠道转向更为有效地开发客户,注重客户留存,客户价值,以及挖掘真正有长期价值的产品。这也意味着对销售人员的要求更高,对客户的互动、留存各方面客户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历经了逐渐起步和初步发展,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已具备相当规模,革命化的技术发展和大众化的网络普及为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公司已有200余家,市场规模已超过2900亿元。未来,在金融科技等加持下,我国互联网保险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互联网保险行业相关公司: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中国财险(2328.HK)、中国太保(601601)、泰康人寿等
本文核心数据:互联网保险公司数量、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结构等
中国经营互联网保险公司共有235家
互联网保险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相关业务。2012-2020年,我国保险公司以及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企业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保公司一共有235家,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有134家,其中参与互联网人身险公司为61家,参与互联网财产险的公司为73家。
202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超2900亿元
2012-2015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均在160%以上。蓬勃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是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理财型保险的收益率优势抢占保险市场,随着监管引导保险回归保障本源,整体规模出现边际收缩回落。
2016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速开始下降,2016年增速为2.9%,2017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规模为1875.27亿元,同比下降18.4%。2018年互联网保险业务在规范发展下,保费收入开始出现回升。2020年我国互联网的保费收入规模总共为2908.8亿元,同比上升7.9%。
2020年,受疫情以及车险综改、意外险改革、信用保证保险新规等监管因素综合影响,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797.95亿元,同比下降4.85%,低于财产保险市场同期增长率近9个百分点;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承保保单数量279.51亿件,同比下降0.92%。
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0.8亿元,同比增长13.6%。从规模保费增速情况看,40家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实现不同程度正增长,其中民生保险和信泰人寿增幅最大。
互联网人身险占据主流市场
从市场结构来看,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占据主要市场。人身险保费收入在2012-2016年间占比逐年上升,最高达78%,随后比例呈现波动变化,2020年占比为73%。互联网财产险自2016年开始一直处于低位,2020年占比仅为27%。
互联网保险渗透较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2-201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保费收入增长近20倍。但在互联网保险渗透程度方面,最顶峰的时候也仅为2015年的9.2%。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增长陷入停滞并开始减少,渗透率连年下滑,到2018年,渗透率仅为5%,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险业政策影响,给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短期阵痛。
从长远发展来看,政策调整后的互联网保险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2019-2020年,互联网保险渗透率有所回升,2020年为6.4%。从渗透率可发现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渗透率还不足10%,未来仍然有巨大的发掘空间。
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发布,未来保险科技的应用将给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精准定价带来持续优化,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互联网保险公司、传统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等各类主体也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大保险科技的运用力度。各类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科技的运用不断深化,在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客户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于产品设计、精准定价以及风险管理等全流程,运用保险科技赋能保险全价值链。
保险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依托国内国际一体化发展,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金融保险行业的应有之义。“新发展格局”为我国金融保险行业提供了更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也有助于金融保险企业多元化“保险+”布局,助力金融保险科技再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对保险保障、理财意识的提升、中国的互联网高普及,以及在政策引导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下,前瞻预测,到2026年,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4700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的影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幻巧]投稿,不代表奇思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7416.cn/shkx/202501-630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奇思号的签约作者“幻巧”!
希望本篇文章《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的影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奇思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的影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的影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