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思维篇】如何巧用杠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思维篇】如何巧用杠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者: Sandra周
生活中杠杆无处不在,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加速发展,提高效率。
在这里杠杆分为两种,一种是财务杠杆,还有一种是隐形杠杆。
对于财务杠杆,大部分的理财专家会建议,要清偿所有的债务,无债一身轻。
或许无债一身轻,对于那些缺乏财商教育的人们而言是个好主意,但是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看,这个建议并不明智。
在金钱世界中有两种不同的负债类型,第一是良好的债务,第二是不良的债务。
良性负债就是可以为我们带来资产增值、正向现金流的负债。
例如投资型房屋贷款,虽然每个月也同样需要偿还本金利息,但是房屋可以带来租金收入。一个好的房产投资项目,租金收入可以冲抵贷款部分,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债务。
不良负债大多属于信贷消费,借来的钱大多数都消费出去,没有留下资产。
还有一种不良负债,买入的好像是资产,但实际上是负债。
例如汽车消费贷款,汽车一落地首先就贬值了一半,然后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包括汽油费、停车费、保养费等等,不仅资产会贬值,而且还带来了长期的现金流出。
也就是说,良性负债给你带来的是现金流入和资产增值,不良负债则会带来是现金流出和资产减值。
简单来说,良好的债务会让你越来越有钱,而不良的债务却会让你越来越贫穷。
在缺乏财商教育的状况下,背负着成山成海的不良债务,的确不是一件好事情。
不良债务会吞噬你的现金流。不论你多努力多勤奋,却很难留下钱,因为他们多余的钱都被拿去偿还债务了。
良性的债务则会让你越来越有钱,这也是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的原因。
杠杆可以借力撬动财富。学习财商就是学习如何利用负债这项财务杠杆去发挥杠杆作用,以少做多。
真正的杠杆思维,并不是仅仅局限在金融市场上,在创业、职场和投资,都需要这种思维。
学习的杠杆
除了财务杠杆,还有一些是无形的杠杆,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杠杆,例如学习教育就是一种杠杆。
在成功的人生中有两大效应的叠加,一个是杠杆效应,还有一个是飞轮效应。
我们有听过“借力”比“努力”重要的多,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踏着成功者的脚步走,用最短的时间学习顶尖高手成功的经验。
我们都知道,知识的积累是需要是时间和金钱的沉淀。老师就是我们可以杠杆的资源,善用别人的智慧,才能缩短知识积累的时间。
在今天的时代,基于个体的精进太慢,只有借力跃迁才能赶上这个时代的速度。
平台的杠杆
其实真正的杠杆,是用来放大你能力的。
例如一位大学生去到一家好公司工作,其实也是在杠杆公司的资源,例如培训,客户,供应链等的资源。通过工作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让自己值钱。
现在有很多互联网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美团外卖,抖音等等,在平台上面卖东西,其实也是在杠杆平台的资源,例如流量,IT,物流等的服务。通过平台,做大做强自己。
人才的杠杆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老板,每个业务都由你自己亲力亲为,那本质上你还是和打工者没什么区别,因为消耗的全是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懂得借力,懂得杠杆专业人士的知识、经验和时间,可以事半功倍。普通职场人和创业者们,需要互相杠杆,才能成就彼此。
我们投资基金也是在杠杆基金经理的智慧,基金经理负责管理基金,跟踪指数,筛选好的投资公司,而投资者只需要定期定投基金就可以,省去了个股分析的烦恼。
还有身边的专业人士,例如律师,会计师,房产中介等等,优秀的专业人士不仅可以节省你的时间,还可以为你带来有价值的信息,让你赚钱。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善于借助各种有利条件,为我所用,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成就自己的事业。
杠杆本质:设计一种以小博大的模型
思维模式确实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穷人如果没有改变思维模式,那么永远都是穷人,如果任何的困难解决,都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任何困境的问题,都是思维模式造成的。
学习优秀人的思维模式,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用好的思维模式替换不好的思维模式,才是改变人生的根本方式,如果思维模式本质上没有改变,那么很容易会重复过去的错误。改变思维模式不是那么容易,当然也没那么难,循序渐进,运用恰当的方式持续下去一定会不断优化。
(其实我们说两个人区别,过去很多人说不出具体说明区别,其实本质上就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区别。对于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比什么都重要)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败
(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信息。感到他人的成功对自己造成了威胁。)(要特别注意这些,特别是自己“成功”以后,身边这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这么多,他们毫无疑问多少具备这类型的思维。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低调,投其所好,不要锋芒毕露是最好的选择。包括很多曾经很不错的人,最好一蹶不振,核心愿意就算被这种固定型思维困住了。))
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可塑性是很强的。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负责传递信号的“突触”会根据环境的刺激和学习经验不断改变。每次获得新信息时,就会产生新的突触,而复习已有知识时,突触的连接会更加巩固。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可塑性可以持续终生
但是很多人却同样过着重复的生活,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和思维,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这些人内心往往是一个矛盾体,一面厌倦着这种重复,渴望改变和成长,另一面却又对改变充满抗拒,只要遇到挑战,便立即逃回自己的舒适区。(身边很多人确实如此)
《土拨鼠之日》
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能够解释现实中大部分,优秀者和平庸者的差异行为和结果。
不要沉溺暂时和过去的成败,眼光长远点,在正确的方向上做正确的事情,持续做下去,成功也是伴随而来。
很多人是两种思维同时存在的,所以要识别并且不断加强成长型思维,不断优化替换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可以通过大量、反复、持续的练习来培养和改进的,同时注意,固定型思维一旦养成就不会轻易改变,需要个人具备强大改变的意愿,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不断提醒自己来修正才能彻底修正为成长型思维。所以,一开始树立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很重要。(这也是孩子最终差异的核心原因)
商业学习和实践就是培养巩固成长型思维的重要一环。
对商业感兴趣,能维持生活,更能维持兴趣!。!
改变规则的最好方式,就是熟悉既有规则,并且在这个规则中胜出,变成制定规则的人。(某种程度上,我现在无论处在多么惨淡的位置,只要能够持续保持成长型思维,一定会不断变好的)
(所谓的底层翻身难和农村大学生混得不好等等的核心因素也是在这个思维方式上。)
————————————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帮神一样的人物存在。就像读到的那句话:“人类就像是一条历史长河中的鱼,只有某几条鱼跳出河面,看到世界的法则,但是却无法改变,当那几条鱼中有跳上岸,进化了,改变河道流向,那样才能改变法则。”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不断寻找内心的东西,同时也在不断的去反省和否定自己的一些思维模式,尝试重构自己的底层思维,这篇文章作为这段时间不断寻找的一个短暂总结,因为这条路的成长还有很远。
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按照马斯洛的理论需求,有五方面的需要。而在奋斗的现实过程中,往往首先将财富定为首要目标,包括自己也一样。然后了解和研究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传统的“财富=钱”的思维是完全错误的,甚至是非常愚蠢的。钱从来就不等于财富,它本身只是财富的替代物或者衡量物而已。如果用钱来代表财富,那么财富一定是在不断缩水的。正确的思维应该是“财富=资产”,而资产本身是可以不断产生增值效应的。
而在不断学习和了解牛人的过程中,发现牛人和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思维上的差距。一直隐约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局限受到自己整个成长环境的极大限制,整个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人站在可观测到的宇宙界线外,默默的看着在地球上的你一样,无比的渺小感。想体验这种感觉?推荐视频《直观感受数量级视频》,或者玩《宇宙的刻度游戏》。当用这样的视野来看待自己时,整个世界就不一样了。
在这里写一点自己了解到并在不断实践学习的 牛人思维:
1、顶级思维——制定规则
用互联网的通俗语来说,屌丝就是在惨死在规则里的人。就跟物理一样,不管是在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有其自有体系也就是规则的存在。但是在屌丝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去教如何打造顶层规则,因为顶层的规则设计往往把持在精英中手中。在某些国度,规则的设定有生杀大权,想死就死,想生就生,因此无数人为此醉生梦死。
而牛人往往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规则的人,在现实中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论,总是能所向披靡,所以往往被人称为牛人。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些人在掌握了信息以后,其物质以及能量都不断扩大形成正向循环。当无法突破这一层的理解时,牛人和屌丝就有了巨大而无法填满的鸿沟。因为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中,我们总是在顺从被人制定的规则,而没有耐心下来思考其背后的“为什么”,而那些思考过的鱼就成为跳出河面的鱼,瞬间就长出了翅膀。
李嘉诚在采访中被问到如何管理他庞大的商业帝国,他说他更多的是做一件事,就是问问题,问现在的各种变化跟他集团的有什么关系。比如新型媒体的出现,会对他的媒体集团有什么影响?然后他底下一堆人就去研究这个问题。通过问为什么的方法论,就能不断去触摸规则,顺应规则,甚至改变规则。
而各种牛人推荐的书目,最后总结起来就是分为几类:自然科学类(世界运行规则)、社会科学类(人类组织内规则)、各种心理学(自身思维的漏洞)、历史类(规则效果)、财经类(方法论)。
2、杠杆思维——放大效应
很多人喜欢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来描述杠杆效应。而在牛人的眼中杠杆不止可以撬动地球。所有的信息、物质和能量都是可以用杠杆来撬动的。
比如:财富投资中的房产投资,就是很简单的杠杆效应,只要付30%的首付杠杆就可以撬动100%的房产,甚至流行过透过规则实现0首付的方式,最终获得资产的增值。
各种商业模式的很多核心就在于杠杆的运用,比如小米虽然雷军一直强调互联网思维,但是100亿的估值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杠杆。巴菲特强调看不懂科技行业也是因为这个行业所拥有的巨大杠杆,一堆神奇的企业,市盈率高达100以上。
信息比如雕爷的网络文章,每次雕爷一发文章,第二天所有的互联网科技报道类的都是雕爷文章的报道,各种分析文甚至批判文层出不穷。雕爷不花一分钱,网络媒体免费帮他打广告。
而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杠杆的使用更是必不可少。所谓的屌丝,总是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赚钱,而更进一步老板是通过组织杠杆来赚取利润,最后资本家则完全是通过金融杠杆在赚钱。而牛人们对杠杆的控制和使用则让人叹为观止。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强的自我价值认同感,不以外界环境为转移
牛人不是活在当下的,他所有的努力或者付出是为了未来的自己。
看了很多的励志文,最有感触的就是一个老板为了偷学行业规则而去打工的故事,类似李嘉诚偷学塑胶花而打工的故事一样。翻看各种牛人故事其中都有一个核心点,就是他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感不是来自于所谓的老板的表扬或者其他人的赞赏,而是源于内心中那一颗不断超越的心。
而屌丝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则完全或者是大部分来自于外部,比如有钱就可以对别人显摆,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甚至透过物质的奢侈消费来满足自我价值感。而对牛人来说,金钱只是对于他们亮闪闪思维的奖励而已。
一个人如果无法形成自我的价值观认同,就无法形成稳定的思维体系,经不起诱惑,从而很多事情都是浅尝辄止,很难成长为一个牛人。另一方面,自我价值认同感也可以延伸为一个人的自律、独立思考能力、目标感强等等。
而这种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就需要对整个世界运行规则的了解和学习。比如了解了财富的理念,就能自然形成财富安全感,而不用整天担心失业的风险。
以知乎的牛人“采铜”,提到的对于事情的评价方法论举例:用二维的思维来考虑,一是收益值,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二是收益半衰期,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我们更多的应该集中于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和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
而对于收益值和半衰期的判断就源于我们内心对自己的价值认同判断。比如在牛人眼中有价值的跳槽只有一种就是能力已经提高至一个相当的高度,找更大的平台或者被挖走。
PS: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救世主。
4、反直觉思维——我们知道的其实是错的
这个思维是源自科学松鼠会里关于“化学渗透”的文。
其中有个最牛的思维体系架构就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自然科学中的各个领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其中一些学科是另一些的天然基础。最主要的一个层次系统是这样的: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越前面的越基础,每一种科学也许人类开始认识的时候是独立的,但追究到深处,你总是会发现你需要前面一层的大量知识才能产生认识突破。
而反直觉思维最简单反例的就是:“更重的物体下落更快”,这就是既简单又错误的直觉。另一方面直觉的缺陷就在于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就像《穷查理宝典》中提高的关于人类的偏见描述一样,这些偏见其实来源于人类的天生直觉。
牛人之所以称其是牛人,也就是其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和扩展,懂得原有无往不利的思维只是在某些限度之内,就跟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区别一样,当站在经典物理学的巅峰时,不代表现代物理学不存在。
我仍然走在否定之否定的成长路上,一起共勉。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研究最多的是什么?是公司、是行业,是商业模式,是竞争格局。比如说如果你要去分析李佳琦,就一定要把它看成一家公司,而不能把他当成一个简单的个体,要深入到它这套生意的根子上,去追问这背后的商业本质到底是什么?那么李佳琦的商业本质是什么呢?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利用技术带来的杠杆,来成千上万倍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转化成销售收入。这段话可能不太好懂,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先跳过,我们讲完分析之后,会把这句话重新拿出来再讲一遍。
我们先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杠杆?大家在中学物理的时候肯定都学过,对吧?一根非常长的木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支点转动,就叫做杠杆。在杠杆系统里有两个东西最重要,一个是木棒,一个是支点。利用杠杆系统,我们就可以用很小的力来撬动一个很大的物体。这种利用支点以小博大的模型就是杠杆效应。其实在经济金融领域,杠杆是个特别高频的词汇,只要你使用某种工具,利用较小的资金来实现更大的结果,我们都称之为金融杠杆。
比如说商业银行利用货币的乘数效应,增加资金的流转速度,就是在利用杠杆。比如说,期货交易者利用保证金来交易,也是使用杠杆,你个人用30%的首付来买房,也是在利用杠杆,杠杆率越高,撬动的资金就越大。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跟钱有关系。比如说李佳琦,他就使用了一种杠杆,叫做时间杠杆。
什么叫做时间杠杆?我们来解释一下。如果你是个服务从业者,无论是收入较低的保洁员,还是输入较高的律师或医生,你每多赚一分钱,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而随着你服务人数的增加,你的边际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而你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这就代表了你工作的杠杆率肯定不会高。但如果说你开发出一款网络游戏,或者写了一本书,你的编辑成本会下降的非常快。你的书卖出一本,跟卖出1万本,你的成本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你花在这本书上的单位时间却被反复出售了1万次,那么你的时间杠杆率就是1万倍。
李佳琦这个头部带货主播,假如说还在南昌百货公司做售货员,他一天能服务多少客户呢?10个,20个,50个、100个。即使他一天不吃不喝连轴转,他服务的客户数量和卖出去的产品都相差不会超过一个数量级,时间价值无法提升,也就无法享受杠杆所带来的红利。但是李佳琦很幸运,因为他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那就是直播技术的成熟。如果说放到10年前或者说5年前,我们的带宽和网速都没有办法支撑这种动辄几百万人观看的直播。淘宝直播的负责人赵圆圆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以前网上买东西叫做货对人,先看到商品,你如果说想互动,就必须点底下的客服小二,效率低也没有什么人情味。
这个时候直播出来了,把传统的货对人变成了人对人,一个有魅力的导购员可以同时面对成千上万甚至上千万的顾客,很多问题甚至不用回答,下面热心的粉丝就能帮你把问题回答好。所以我们可以重新回顾一下之前说的那句结论,那就是李佳琦的声音的本质,利用技术带来的杠杆,来成千上万倍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转化成销售收入。他以前每天只能接触到几十个顾客,现在每天可以接待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顾客,就是杠杆的魅力。
可能有读者会问了,杠杆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只有李佳琦才能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之前提过。杠杆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木棒,一个是支点。很显然,直播技术的成熟就是李佳琦可以利用的那根长长的木棒,但是要想撬动客户,还需要一个牢固的支点。而牢固的支点就是李佳琦在美妆领域多年的销售经验,包括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专业的服务精神,以及完美主义的工作态度。比如说你让马云去卖口红,它肯定卖不过李佳琦。因为在推荐口红这件事上,显然马云不如李佳琦专业。换句话说,它的支点不如李佳琦牢固,自然带货就带不过李佳琦了。
其实在未来的各个领域里都会出现李佳琦这样的人物,比如说讲经济学课程的薛兆丰,他以前在北大上课的时候,只能讲给教室里的学生听,而现在通过新的模式,他的经济学课程可以同时给成千上万人播放,也是利用了杠杆。但是薛兆丰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他之前几十年的学术积累以及笔耕不辍。在薛兆丰这个案例里,知识付费就是薛兆丰的木棒,而他在经济学领域常年的积累,就是它的支点,这两者结合才能塑造出一个每年收入几千万的网红经济学家。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你的服务即使是在优质,也没有多少溢价。为什么?因为服务的边际成本很高,杠杆率特别低,市场是离散的,你每次只能比别人多赚那么一点点,但到了现在新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会让资金、流量、社会资源、这些东西朝效率最高的支点去倾斜。于是一种马太效应就形成了,只要你的产品和服务比别人好一点,你在边际上的表现就会比别人好一大截。这就是这个时代给李佳琦们的一个最大的机会。
所以一个非金融领域的杠杆案例,而不是先讲投资领域当中那些常见的,比如说像什么收购杠杆,交易杠杆,因为我想打破大家的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提到杠杆,大部分人兑能想到我买房可以加样,我买股票也可以加杠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杠杆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却,而且你买房时从银行贷款加杠杆,别人也可以你买股票、炒期货加杠杆,别人也一样可以。这能算什么优势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其实可以利用杠杆的思维来给自己的人生来加杠杆,这比你在牛市当中多赚几个钱,要有用多了。
举个例子,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自媒体,本质上就是给人生加杠杆。为什么这么讲?很简单,以前你表达一个观点,大概只有你身边的十几个人听,但你现在利用自媒体来表达观点,可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来听,在自媒体这套杠杆系统中,那根长长的木棒是什么呢?是自媒体平台。比如说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微博、喜马拉雅,而你对某件事物的理解和表达就是支点。以前你的观点只能在酒桌上饭局上影响少数几个人,但现在有了这么多自媒体平台,你就可以影响千千万万的人,在无形中他就可以扩大你的人生势能,帮你认识你想触达的人脉,帮你聚集你想要的资源。
当然关键是你的支点,就是你的表达,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要有价值。有人问我好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观点和表达,怎么办呢?相信我,无论是兴趣还是工作,一定在某个地方比别人知道得更多。找出来,不断的去加强它,就能形成自己的支点。我举一个我的例子,比如说我以前想去拜访一个投资领域的大佬,想跟他请教非常费劲,要通过很多人去约,为什么呢?因为你跟你要拜访的对象本质上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他知道你是谁呀,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多数投资大佬都是我的读者,所以我就很容易利用写作这种杠杆来触达到它。基本上是想约谁都能约到。比如说去年我采访了几十个顶级的投资人和企业家,甚至连阿里巴巴的董事长马云的接班人张勇,我都触达到了,这个就是杠杆的威力。
所谓杠杆就是一套利用支点以小博大的模型,正确的利用杠杆能够给你带来千倍百倍的回报。关键是要做两个事情,一个是找到那根长长的木棒,另外一个是要修炼自己牢固的支点。
关于“【思维篇】如何巧用杠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晓山]投稿,不代表奇思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7416.cn/shkx/202501-587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奇思号的签约作者“晓山”!
希望本篇文章《【思维篇】如何巧用杠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奇思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思维篇】如何巧用杠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思维篇】如何巧用杠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