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产业互联网的理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消费互联网高速发展过后,形成了在以京东,阿里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这些企业成功的搭建了服务于零售环节的互联网平台,沉淀了良好的互联网技术架构体系,并优秀的完成了零售端的数字化转型过程,极大的提升了零售端链接消费者的运行效率。
在消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消费端的需求被高速的释放出来,并沿着产业链向上游逐步传递,对产业端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同时消费互联网沉淀的良好的技术架构体系及数字化方法论,又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产生及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产业互联网将是继消费端主导的互联网上半场之后,互联网下半场的大势所趋,主要角色与必然产物。
产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下半场的主角,它的形成过程与特性与消费互联网有着较大的区别,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特定的思路来构建,
- 去中心化/多中心化
不同于传统零售下电商的人货场重构,在产业端,尤其是以生产环节为核心的场景,地域(场)的区隔将极大的影响各产业主体的协同效率。
另外,不同的产业链,相同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的行业之前的区别与特性的差异性也很强,在协同效率方面,基本无法一概而论。
所以做产业互联网不可能像做阿里,京东那样的消费互联网一样,只要考虑烧钱补贴后的赢者通吃,而更多的需要考虑如何结合区域与行业的特性,做熟知领域内的平台,或者说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专注度越高,越垂直,则越容易构建壁垒与竞争优势。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不同于强中心化的消费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将会呈现出按区域,行业等不同维度细分的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平台形态。
- 高效协同而非全面连接
传统的消费互联网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高效消费者链接问题,而消费者的交易特性为公开透明的开放式交易,是一级的链接,可以形成一级全链接的网状结构。
而产业互联网主要解决的问题应当为企业间供应链高效协同的问题,而企业间的交易本身为封闭式的交易,特性与消费互联网完全不同,从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的微观视角来看,体现出来的是链式结构,暨供应链;而从整个产业的宏观视角看,则呈现出多级的网状结构,暨产业互联网。
所以做产业互联网平台不能简单的参考消费互联网的一级网状结构来设计,更不应该简单的认为对接京东,阿里平台即可,而应遵循企业间交易协同的特性,从供应链支撑向产业链支撑方向逐步发展。
- 深度运营而非花样营销
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服务的主体为消费者,而消费者的特性是决策链短,非理性,价格敏感,无忠诚度的。因为这些特性的存在,消费互联网更多关注整体流量,而非个体服务,更多的重视通过新的不同的营销手段获取“新”用户流量,在营销端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流量,不断拉高用户获取成本,而复购率很难稳定维持。在这个过程中,如京东,阿里这样的消费互联网平台实则垄断了全网的用户与流量,品牌企业需要不断的付出高额营销费用来获取销售订单,让互联网平台形成平台霸权,赚得盆满钵满,但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品牌企业也越来越难以为继,形成了恶性循环。近些年,更多的品牌企业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着手搭建私域流量体系与粉丝经济,建立品牌忠诚度,而非平台忠诚度,逐步改善经营环境。
与之相反,产业互联网服务的主体为参与其中的企业,而企业的特性是决策链长,理性,重视服务与长期合作安全性,忠诚度较高的。所以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专注于考量如何更好的通过多维度的运营手段解决企业自身及企业间协同的问题,优化协同效率,产生增量市场,体现平台价值。这里面存在两个数字化过程,一是企业数字化过程,专注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如何更好的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和工具优化企业内部价值生成过程的效率,如进销存管理,智能制造;二是供应链协同数字化过程,专注于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商流,物流,资金流通过线上数字化的方式链接,并和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平台协同,形成闭环。在企业及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完毕后,暨完成了产业数字化过程后,需要考虑更深层次的运营服务,主要以已搭建的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结合平台所产生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构建产业服务生态,引入类似物流,金融,营销,甚至IT方面的服务企业,围绕产业数字化平台提供服务,进一步优化协同效率,完成数字产业化进程。
所以要做好产业互联网,不能参考消费互联网以流量及营销为核心的方式实施,而需要深谙产业的特性与痛点,通过深度、多维度的运营,从解决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实际问题切入,建立与企业的忠诚度与粘性,优化企业运营效率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并逐步的叠加更多的服务,向核心企业上下游延展,最终支撑整个产业链的服务,形成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47.8万亿元,2020上半年达25.3万亿元。其中,产业电商规模占比超五成,2020上半年产业电商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2020上半年九家产业电商上市公司总营收达824.2亿元,净利润总额5.35亿元。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连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品流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效率,具体包括以产业电商为核心,供应链金融和网络货运为两翼,SAAS、大数据等为支撑等多种平台业态。
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发布多项政策,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创新等角度,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构建了利好政策环境。政策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智能制造、工业电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平台经济等多方面对产业互联网进行扶持。
根据网经社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增速维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47.8万亿元。2020上半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25.3万亿元,预计2020全年市场规模将达51.5万亿元。
产业电商占比超五成,上半年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
从中国产业互联网产业结构看,产业互联网主要包含产业电商为核心,供应链金融、网络货运为两翼,SAAS、大数据等为支撑等多种平台业态。产业电商交易规模占比超五成,其次为供应链金融和网络货运。从产业电商市场规模来看,2020上半年中国产业电商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预计2020全年市场规模达27.5万亿元。
上半年产业电商上市公司营收824.2亿元,净利润仅5.35亿元
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显示,2020上半年九家产业电商上市公司总营收达824.2亿元,平均营收91.57亿元。排名依次为:卓尔智联357.63亿元、上海钢联240亿元、冠福股份58.52亿元、国联股份58.07亿元、慧聪集团50.63亿元、科通芯城32.81亿元、欧浦智网19.77亿元、焦点科技5.28亿元、生意宝1.49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2020上半年九家产业电商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5.35亿元,平均净利润0.5949亿元。排名依次为:卓尔智联2.81亿元、冠福股份1.55亿元、国联股份1.13亿元、科通芯城1亿元、上海钢联9652万元、焦点科技4768万元、生意宝1333万元、欧浦智网-2206.5万元、慧聪集团-2.49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产业互联网的理解”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猫巷少女倩语]投稿,不代表奇思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7416.cn/shkx/202501-5484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奇思号的签约作者“猫巷少女倩语”!
希望本篇文章《产业互联网的理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奇思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产业互联网的理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消费互联网高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