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常年分红率高的30家公司股票有哪些公司”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常年分红率高的30家公司股票有哪些公司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格力在资本市场堪称伟光正的典范。
根据WIND数据显示,格力自1996年上市后,累计实现净利润1750.5亿元,累计现金分红616.11亿元,分红率高达35.2%。
在铁公鸡扎堆的资本市场,实属难能可贵。
有一位堪称正道之光的董事长,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承诺给8万员工买房,高呼企业的底线是良知,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刚公布的业绩快报,同样体现出格力的担当,一番腾挪把年报搞得漂漂亮亮,更不用说刚推出的超大规模员工持股计划。
这将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长期稳定 健康 发展……
这样的格力谁不爱?
没成想,格力却混成了重度ED患者。
丧失成长性的格力,已高位横盘整整两年,反观曾经的小老弟们,美的绝尘而去,海尔也在蒙头狂追,把曾经的老大哥按在地方反复摩擦。
这一切,都是因为格力在多元化上的惨败。
甭管质量多NB,消费者多认可,没增长潜力就是最大的原罪。
那么问题来了,格力多元化无法突围,这锅该谁背?
先说观点,2021年的格力并不会差。
2020年的格力,君临倾向于用2015年作对比。
受热夏诱惑,2014年空调市场零售额增长了13%,空调企业们信心爆棚,内销出货量同比增幅高达27%,导致库存高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0万台。
高库存必然带来价格战,坐拥全行业半数库存的格力,自然亚历山大,特别是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叠加房地产下行,这谁受得了?
为去库存,格力率先发动了价格战。
美的、海尔、志高等纷纷响应,“万人空巷抢空调”活动整得风生水起,连发改委都受不了这群铁憨憨赶紧制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空调全行业扑街。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5年国内家用空调产量10385万台,同比下降12%,累计销售10660万台,同比下降8.6%。
董阿姨傻眼了,年初还坚称“全年增长200亿目标不变”,6月已经只能口嗨“年底或许会有惊喜”。
这惊喜的确够大,格力罕见地业绩暴跌。
但董阿姨不愧是营销大王,丧事喜办玩得贼溜,把2015年业绩做低后,放出豪言“三年再造一个格力”。
好家伙,居然真的被她做到了。
我董阿姨威武。
董阿姨玩的就是压库存那套,毕竟格力的经销商都是董阿姨带起来的,削峰填谷,均衡产能自然不在话下。
2018年,果然达到2000亿元,就是这么精准。
可这玩的就是数字 游戏 ,销售数据已经失真。
如果以2014年为基准数,格力从2014年到2019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4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也只有11.77%,增速并没有想象的高。
格力死命压库存就是在透支增长潜力,均衡产能反而把业绩搞得跌宕起伏,贼刺激。
格力那两年的辉煌,就是以压库存为代价。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9年6月,空调行业总库存4823万台,其中格力占到2247万台,接近50%。
能咋办呢?
价格战继续走起。
2019年11月27日,格力再掀“百亿大让利”活动,三级能耗的“优质”空调疯狂让利消费者,成功实现双赢。
2020年的疫情和2015年的空调寒冬何其相似,再次成为空调企业们去库存的良机,得以轻装上阵。
千万别扯格力的新零售转型,那就是在欺负老实人。
格力线上渠道的建设秉持着当年自建分销渠道的思路,即必须掌握渠道的自主权。
正如董阿姨所说:
“格力有3万家门店,关乎上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如果说我们直接走线上,把线下抛弃掉,就会造成上百万人失业,这是绝对不能选择的。
我希望通过直播‘唤醒’经销商,改变过去的思维,跟上这个时代,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格力虽然在国美、天猫有自营平台,与京东、苏宁也采取“平台买断”的方式合作,但格力商城的建设仍是重中之重。
原来格力的销售渠道为格力电器总部—各地销售分公司—格力代理商—格力专卖店。
格力新零售模式就是格力董明珠店以工厂总代的角色,直面消费者和零售商。
为打造格力董明珠店,格力商城运营主体已全面向其倾斜,点击格力商城网址时,直接就移步至格力董明珠店。
董阿姨搞直播带货也是以格力董明珠店为主体,并取得13场直播476亿元直播金额的骄人战绩,占到格力销售额的1/4。
但骄人战绩的背后,仍是在去库存。
董明珠店的运营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消费者通过观看直播,进入“格力董明珠店”直接下单:后台将订单直接分发至消费者所对应区域的经销商,由经销商进行发货与安装。
一种是经销商线下引流至格力董明珠店:格力三万家门店同步直播,经销商让线下门店购买的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引流至董明珠店上购买,系统会识别出二维码所对应的经销商。
这能叫直播带货?
再说兜过来转过去,还不是经销商发货。
如果抛开直播带货的加成,格力董明珠店作为微信小程序,有那样的流量支撑格力新零售渠道建设?
带着这样的疑问,君临好奇进入格力董明珠店的秒杀专场,看到这款悦风-II销量高达91304件,颇感震惊,貌似很不错啊。
但再细看,全是在凌晨刷出的好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水军,我劝你善良!
抛开董阿姨“刷脸”的业绩,格力董明珠店的真实销售情况仍“有待观察”。
大概率,格力的改革只是革了个寂寞。
格力秉持“高质量、高定价”的原则,与茅台层层加码的经销商制度类似,和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电商天然尿不到一个壶里。
格力必须掌控渠道自主权的打法,也与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
格力再牛,还能强过阿里、京东不成?
缺乏互联网思维的格力,终究难以线上称雄。
格力的经销商制度和专卖店体系确立了线下强无敌的优势,可以和苏宁、国美的家电连锁渠道相抗衡。
可时代变了,苏宁都爆雷了,别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了。
2020年,空调线上市场累计销量占比为53%,首次超过线下,如果不是空调需要安装,线上占比只会更高。
要知道在2015年,线上占比只有16%。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的双杀格力毫不稀奇。
不止如此,格力最引以为傲的是赚钱效率,常年保持在30%+的ROE碾压全行业。
可在2019年,这最后的骄傲也被美的击碎,ROE被美的超越,2020年更是没眼看,去库存下的格力就是这样辣眼睛。
在空调天花板隐现的大背景下,玩销售返利的格力活活把自己玩成了周期股。
而2021年,则是复苏期的到来。
2016年,格力营业收入只增长了9.5%,净利润却增长了23.39%。
主要原因就是去库存后的格力,不需要再打价格战,依托低成本优势和品牌溢价,净利率快速回升。
毕竟格力在产业链的利润占比远非其他企业可比,零售端稍有回暖,就能吃喝不愁。
如果遇到2017年那种零售端销量爆表的年景,经销商们疯狂补库存,格力还能肥一波。
在这轮去库存中,格力搞“百亿补贴”等价格战,净利率从2019年Q3的14.33%迅速下降至2020年Q1的7.74%。
同时根据艾肯家电网数据,2020年国内空调市场出货量仅为8300万套,同比降幅超过10%,格力自然业绩凉凉。
好在2020年Q3以来,空调行业消化完库存,转向补库存周期,线上零售均价已开始回升。
对格力来讲,显然又到了一轮景气期的起点。
加上2021年的宏观经济,远比2016年要好,行业景气度不会差,格力量价齐升是大概率事件,业绩非常有保障。
这也是君临短期空翻多的原因所在。
可格力的长远发展仍然堪忧。
先说空调行业,2018年后已趋于饱和,进入缓慢增长时代,再吹空调赛道多优秀都是枉然。
相比城镇家庭142台/百户的空调保有量,农村65台/百户显然更值得期待,这从拼多多的崛起就可看出。
到四五线城市去,到广大农村去,那里的市场大有可为。
特别是当年如火如荼的家电下乡带来的高增长,接下来正是置换的高峰期。
可这波下沉红利,注定只能是进入美的碗里。
毕竟高质高价的格力,早已退出低端市场的竞争,要不然也不会有奥克斯的异军突起。
白电技术迭代慢的特点,也注定了掌握核心 科技 的格力,护城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深,要不然也不会被美的双杀,总不能说消费者都眼瞎吧。
而抛开空调外,格力再没拿得出手的。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不服,要拿格力的智能制造说事,毕竟格力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黑 科技 逼格满满。
董阿姨也非常自豪,在不同场合宣称:
“靠金钱买不来核心 科技 ,靠市场也换不来核心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要坚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应对未来国际竞争绕不过去的环节。”
这话绝对没错,从美国卡我们脖子就可看出核心 科技 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可如此NB的黑 科技 ,你得支棱起来啊。
从格力的主营业务构成看,空调+其他(补充)+其他的营收占比超过96%。
其他类,全是配套空调的产业链企业:
凌达压缩机,新元电子(电容)、格力电工(漆包线/电子线)、励高精工(阀件)、芜湖格力精密(铸件)……
单吊空调痴心未改。
智能装备呢?
2018年,营收31.09亿元,营收占比1.57%;
2019年,营收21.41亿元,营收占比1.08%;
2020年H1,营收2.09亿元,营收占比0.3%。
就这?成长性何在?能指望?
就算是全产业链闭环,黑 科技 主要用于赋能其他业务,可空调业务也没高歌猛进啊。
华为的5G、芯片、光模块等业务牛吧,也是靠终端业务撑起来啊,通信业务撑不起就换手机,手机被制裁就换 汽车 。
IDM的三星同样如此。
智能制造不能光靠嘴说吧,这如何撑得起董阿姨的6000亿小目标。
指望多元化?洗洗睡吧!!!!
2018年,生活电器营收37.94亿,占比1.92%;
2019年,营收55.76亿元,占比2.81%;
2020年H1,营收22.19元,占比3.19%。
没救了,彻底宣告失败。
最令人费解的地方就在这里,为啥美的多元化能成,海尔多元化能成,掌握核心 科技 的格力反而干不成?
原因很多:
起步较晚,产品线混乱,品牌定位不清晰,对年轻消费群体和新流量不够重视……
可这都是在扯淡,就是管理和人呗。
看看华为,通信设备做到全球最强后,要生产手机就把手机做到能与苹果三星相抗衡,要设计芯片就很快冲到全球前十,要布局 汽车 市场就快速推出智能 汽车 ……
还都是跨行业,华为如何能做到?
IBM帮华为打造的现代管理体系;
全员持股模式,所有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
美的能成功,就是因为学华为学得最像。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以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执掌美的后,搭建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做到人尽其才。
以美的事业部制为例,灵活度和独立性非常高,当公司想发展哪些领域时,就会单独设事业部,新部长带头冲锋,颇有华为集中力量对同一个“城墙口”冲锋的味道。
胜则重赏,败则换人。
其次,美的实行了“常态化”的员工持股制。
美的从1999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形成涵盖各级人员的激励体系。
仅上市后,美的就进行了20次激励计划。
针对核心管理层的股权绑定计划,直接送出11.3%的股份,其中方洪波占比2.13%;黄健占比1.78%;袁利群占比1.42%……
针对研发人员和中低层骨干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累计拿出8.98%的股份搞了七期,激励对象高达7740人次。
光这两项就是超20%的股份,按现有股价值1200亿元。
这就是拿上千亿砸人,砸到核心管理层身上,砸到各级管理人员身上,砸到业务技术骨干身上。
更别提美的还在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合伙人计划,变着法激励。
宗旨就是砸到你服气。
高管和骨干们与公司利益高度绑定,当家作主热情高涨,战斗力自然嗷嗷地。
美的收购式多元化常被诟病,可在这群战狼带领下,美的收购了就能消化,消化了还能更进一步,这才是美的最NB的地方。
ROE已超过格力,还不能说明问题?
现代管理体系和壕无人性的员工持股制,才是美的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关键。
格力如何做的呢?
普通员工,别提了。
从格力2019年年报看,人工工资49.43亿元,占营业成本的4.86%,对应的生产人员67113人,人均年薪7.36万元。
美的人工工资97.12亿元,占营业成本的6.2%,生产人员110568人,人均年薪8.78万元。
同样在流水线流汗,凭啥工资少20%?
别嚷啊,要给8万员工分房呢。
两年过去,据说首批3000套人才公寓已经快完工了……
还是格力员工的评论经典,应该是两套,说一套,做一套。
但格力员工也别太灰心,至少格力加班时想着你们,销售手机时想着你们,直播导流时想着你们……
对比研发费用。
格力58.91亿元,技术人员14251人,人均研发费用41.34万元;
美的96.38亿元,研发人员13727人,人均研发费用70.21万元。
格力员工真是老黄牛的典范。
再看股权激励,戳眼吧。
格力只搞过一次,还是搞股权分置改革的2006年,609人分享整整570.6万股。
美的数百上千亿砸下来,能比?
光有大棒没胡萝卜,还多元化,还指望在格力诞生余承东、何庭波……
打工人,尽好自己的本分吧。
鼓吹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她做了什么。
在格力的发展过程中,谁最受益呢?
以京海担保为首的经销商们。
在格力层层加码的经销商体系,经销商们赚得盆满钵满。
可在线上渠道为王后,格力的经销商体系已沦为负资产,是格力扩展线上渠道的最大障碍,敢动渠道就死(减持)给你看。
更别说经销商们组成的京海担保,在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得到格力10%的股份,分红拿到手软。
但这事全靠董阿姨推动,京海担保自然要投桃报李,双方利益深度捆绑。
2017年,董阿姨组团投资珠海银隆,以10亿自有资金加上北京燕赵汇金转让合计持有珠海银隆17.46%的股份。
如果以董阿姨0.74%的格力股份,从2008年至2015年分红额为2.08亿元,薪酬也只有3702万元,哪来的钱?
董阿姨自称是“举债”投资,燕赵汇金点了个赞。
2019年,高瓴以417亿元受让格力15%的股份,成功入主格力,协议内容也很有意思。
格力管理层组成的格臻投资以13.94亿元认缴珠海明骏6.3794%的出资额,同时以10.32亿元受让珠海博韬持有的珠海明骏4.7236%出资额,即合计以24.26亿元持有珠海明骏11.1%的出资额,间接持有上市公司1.665%的股份。
按当时的股价,对应的市值高达57亿元,这33亿的差价就是给管理层的大红包。
同时格臻投资还以430.5万元享有珠海明骏41%的GP份额,不仅能继续掌控格力,还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和基金管理费。
而在格臻投资中,董阿姨持有95.48%的股份,这所谓的管理层全被董阿姨代表了,暂且不论出资额来自哪里,董阿姨已经成为最大的赢家。
格力的控制权远也比想象的值钱。
而就在最近,董阿姨还这样说道:
“我们是创造平台,能不能成为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
曾经有几个人比较有希望,但是权力一旦释放给他以后出现了问题,第一他自己没有掌控能力;
第二是没有精神,他按照普通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第三是有权力了以后,却把权力做成自己的平台。
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所以这就是董阿姨想方设法搞“去朱江洪化”,通过格力手机、格力董明珠店等方式深度捆绑格力的原因?
余子碌碌,唯董阿姨乃明主矣!
连望靖东和黄辉都先后离职,谁还能阻挡董阿姨的步伐?
高瓴尽好美男子的本分吧,董阿姨守成还是没问题滴。
但格力的未来,真的还未来。
蓝筹白马股有哪些?
坚守价值 求之于势 不责于人
再选择价值投资之前,先明白价值投资的理念:
当前A股整体处于震荡的过程中,本周的市场震荡已经出现了良好的表现,从周一盘面的上涨来看资金流入已经非常明确,在资金已开始有流入迹象之后昨日的调整其实不必恐慌,这是一个正常的表现,只有这样反复震荡才能为后期行情打好基础。当下结构性机会比较突出,但坚决不要盲目追高,防止高位被套,现在投资者逐步回归理性。当然创业板已经走出了牛市的格局,在稳定之后有望继续延续回升的态势,之前调整幅度较大的 科技 龙头股也有望迎来回升的机会。随着疫情控制住,我国经济从二季度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升,上市公司的三季报也有望出现改善,目前共有222家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近五成预喜,与一季报半年报相比大幅改善,其中预增股数量68只,扭亏股有16只,除业绩预喜占比较大外,按照净利润下限来看,不少公司前三季已提前完成去年全年的净利润额。这表明疫情过后,经济回升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机会。优胜劣汰,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是新证券法的重要内容,因此持有优质股票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最好策略,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习价值投资,贯彻价值投资,抓住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
《孙子兵法》的全篇核心就是这个概念,意思就是说:我能不能赢了你,其实我做不了主,这是你的问题;但是我会不会输,会不会打光所有的牌,会不会下桌走人,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孙子兵法》的原话:“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势篇》,相关原文如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基于“点”的评估,其实每块石头都是一样的。但是 位置不同,势能不同。
所以,当你观察一个人、公司、机会时,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你是要拿着这块石头站在原地,还是爬上山顶把它推下山去成为千钧之势?
我们再来说一下后半句,“不责于人”。刚才我们说了石头都一样,人都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搭载在哪个“面”上,“面”在哪个“体”上。
如果你和敌人,在平原地带拼刺刀,确实只能依赖一个又一个士兵的单兵战斗力。
第一模块我们谈了生物性情绪,面对危险和压力,恐惧与焦虑是人类的正常反应。
有经验的将军其实能够通过训练与管理,让一个集体的集体人格短时间压倒个体的脆弱。老大一声喊,大家就冲上去了,但是这是不得已才会发生的情况。
“制高点”这个词,就是从战争中来的。一个将军,不能担心自己的士兵怕死。为什么?人怕死、人不够勇敢,这是人的常态,这是人性。
士兵怕死和销售怕产品难卖一样,是必然的。(股票震荡和下跌是必然的)对于必然的事情,你有什么可担心、可抱怨的呢?
如果你选择做一个将军,那你就要找到战略制高点,带大家爬上一座山,从山上推石头下来砸敌人。这时你会发现,每个士兵的勇气与战斗力都提升了3倍,因为地理优势为团队的每个人都赋了能。但是作为将军或管理者,不能抱怨士兵或员工不够勇敢,这叫“责于人”。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于员工的“点”。
如果想一切靠员工的“点”的努力来得到,所有的士兵其实都贪生怕死,所有的员工都害怕努力而没有收获。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才是CEO该干的事,这是投资人该有的格局 找到外部势能,为你的整个组织赋能。
比如,优酷被爱奇艺超过。优酷的对外解释是,上市到了一个周期需要给投资人回报,所以减少了版权购买的支出。结果,爱奇艺抓住机会加大版权购买,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超过了优酷。
其实背后还有一个逻辑是,百度对爱奇艺的赋能。因为版权购买就是花钱,谁都能做。而百度用高效流量和机房IDC(数据托管服务)的能力,极大地为爱奇艺赋能了。
所以,后来优酷也抱了大腿,加入了阿里巴巴。但对于视频网站来说,阿里巴巴所擅长的能力不如百度的能力有效。纵使阿里今天的市值是百度的很多倍,就这一“点”的赋能能力,还是百度强。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女孩判断伴侣,投资人判断机会,创业者判断创业方向,这三者的痛苦其实是一样的。我看得上的看不上我,我能做到的又觉得不够。你心智的情绪、潜意识和集体人格。因为你需要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只是情绪而已。你在做关键决策的时候,不要被这些小情绪干扰。你要强迫自己,离开牵动你情绪的“点”,去看到“线”的方向,去预测这条“线”的周期,并且明确你自己在周期的哪个位置,是哪个“面”在给你赋能。你要明白外部的势能才是重要的,不要过于苛求那个跟随你的“点”,这才是决策的关键。但这确实很难。比如查理·芒格,为了把自己训练得客观,用了一生的时间。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你的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你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在股市约3700家上市公司中,想找到几家称心如意能长期投资的好股票,确实不容易,甚至我们用“大海捞针”一词形容。既要基本面优质,又要未来保持相对较高增长性,还具有未来潜力、股息率高等等要求。身为专业的我们,有些时候也会觉得难了一些。
再难,一步一步的解决,也就化繁为简,将困难解决了。股票市场这么,如何选择长期投资的好股呢?我们认为:一则,这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要是优质的存在;二则,这家上市公司具有很好的未来潜力性;三则,这家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现金股息率分红;四则,这家上市公司所处于的估值水平,并不高,值得投资。
基本面优质的上市公司,是基础!很多投资者疑问, 何为基本面优质?我们认为就是基础财报数据的优质。往往投资者在股市投资的过程中会掉入一个“陷阱”,这个“陷阱”让你不去相信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财报信息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我们没有说股市中不存在“陷阱”的上市公司,而是,如果你相信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问题,那么就不要进入股市了。又为什么呢?因为股市不适合你,高风险市场就是如此,存在股价的波动,也存在其他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来到这个市场,选择相信,至少比选择不相信要合适得多。一家上市公司优质,进入选股标准阵营,选择信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没有进入至选择范围以内,就选择不信任。这样的准则,简单、有效,也不会让自己变得累!
基本面优质的上市公司,是基础!上图中这家上市公司,就是一家知名“大白马”,并且近些年股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基本财报而言,这家上市公司连续六个季度净利润水平均保持着同比正大于20%的水平增长,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也是如此,并且营业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毛利率更是常年保持在90%以上,销售净利率保持在50%以上,负债率低于30%。这样的上市公司,有什么理由说其不优质呢?
在一家亏损与保持净利润常年双位数增长的情况下,你又作何选择呢?我们会去选择以及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上市公司,而不会选择一家亏损的上市公司。不仅仅最近六个季度的财报数据优质,历年的财务水平亦是优质。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自1999年以来,没有一年出现过负增长,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呈现个位数增长,这样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中是十分少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也是如此,自1999年以来仅仅只有2年时间为个位数增长,其他年份均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净资产收益率自1998年以来,更是没有低于过13%的水平,低于15%的年份,仅仅只有一年,低于20%的年份,仅仅只有2年。股息率,虽然股市中有很多上市公司大于这家上市公司,但最近8年的平均股息率也超过了2%。
这样的上市公司,何谈不优质?我们认为,优质的财务数据,特别是能连续五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近些年保持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正增长,还有较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就是优质的好公司。
优质是基础,低估才是机遇!一家好的上市公司确实值得长期持股,但是这家上市公司要是处于被高估呢?那么,它长期持股的价值性就需要大打折扣。股市约3700家上市公司,虽然好的股票少,但并不是没有。当然,不同的板块,市场投资者给予的估值也是不同,在倾斜度不同的基础上,就存在一些好被低估的机会。上市公司优质的财务面是基础,可低估才是机遇!
这家上市公司最近六个季度也是保持着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双位数增长,均能保持大于20%的增长。近些年不管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还是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能保持正增长,多数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连续10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最近5年的平均股息率大于3%。这样的上市公司,基础财报面称得上是一家好的公司。
那么,这家上市公司对比上述那家上市公司的可投资价值性就要高。上述中的那家上市公司,以现在股价进行计算,估值约为29.5倍,近些年的估值区间为18倍-32倍,虽然没有泡沫,但已然有些小贵。明年保持较好的业绩增长,估值水平能回归中位,具有一定的潜力空间,但并不凸显。而第二家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就很低,仅仅只有7倍多,处于历年估值区间的低位,对应的空间较大,明年如果保持双位数的增长性,对应的投资价值凸显。
选择长期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误区在哪里?很多投资者选择上市公司股票进行投资,往往都有误区。好的上市公司,能与时间相伴。也就是说,不应该以短线衡量这家上市公司的价值性,要以长线作为衡量基准。好的上市公司,不是股票价格不震荡,短线也存在情绪的震荡,中线也会因为业绩不及预期、市场波动而出现震荡,但长线而言,由于具有强业绩支撑,能扭转乾坤,与时间相伴。
市场中一直所言“护城河”业绩。我们认为“护城河”业绩有些“伪命题”。何为“护城河”业绩?面对金融危机、行业震荡,又有哪些能“护城”?是没有的。所谓的“护城河”业绩,不如简单理解为这家上市公司能一直保持着盈利状态,能更好保持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正增长的水平,更加合适。
总结:股票市场约3700家上市公司,如何选择长期投资的好股?我们认为:这家上市公司要有优质的财务数据面,净资产收益率能保持连续五年大于15%、高股息以及净利润、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当然,还有重要的:被低估。这样的上市公司就是长期投资的好股!
股票市场确实很大,A股现在有3600多只股票,未来还会更多,看上去选股很难。其实这些都是假象,3600多只股票中,具备长期投资的好标的,恐怕十分之一不到,真正能成为起来的股票更少,别不相信,这就是事实。如果不信来看下面的数据。
A股中过去10年ROE在20%以上的股票只有10只
连续5年ROE在20%以上的只有78只
连续10年ROE在10%以上的只有165只
ROE10%,这是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具备长线投资一个门槛,如果你是做长线,标的ROE不能低于这个值,且是连年不能低于。如果你统计一下的话会发现,过去10年A股中具备长期投资的标的主要聚集在大消费和大医疗行业。
通过 历史 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想选到 未来有长期上涨能力的股票,最少要具备:
1.具备长期上涨的逻辑
比如大消费,大医疗,人们日常离不开,随着消费升级,需求还会提升的行业,上一个上年是消费医疗,下一个10年又会有谁加入?5G代表的 科技 股是一个,对标美国成熟市场,前10大市值的股票基本全是 科技 股的天下,这必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2,市占率要逐年提高,行业的上限要高
长期投资股票一定是诞生在行业前景广阔的行业中,行业市场几万亿才能孕育出大企业,一个行业就几十亿的市场,就算让一家企业独霸了,能有多少的发展前景。比如消费、医疗,是全世界谁也逃不开的市场,再比如未来的5G,通信、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多场景都是规避不了的。
3.企业本身要具备竞争力,且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一点关键看研发,看谁的企业舍得花钱搞研发,掌控行业的核心技术,谁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先发的优势,华为就是典型的案例。
总结:股票市场是很大,思维清晰的话,A股其实不大,具备长期投资的股票标的恐怕300只不到,如果再从行业前景,行业上限,研发能力上筛选一下的话,也就几十只的样子,别被股市的表象所蒙蔽,股市交易这东西,理解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理解。
一、贵州茅台
茅台是高端酒第一品牌,过去几年股价涨幅十分惊人,是一只 6 年 10 倍股。
其超高的毛利率(长期高于90%)、净利率(长年超过 50%)、净资产收益率(30%以上),放眼整个A股,都是泰山凌绝顶的存在。
二、招商银行
招行是中国“零售银行之王”,近几年其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年化平均达到两位数,持续保持在行业前列。
资产质量方面,超过 400% 的报备覆盖率,以及不良贷款率 1.19% 也是行业内的顶尖水准。
整个银行业内,在优秀程度上能与招行相提并论的,目前也许只有宁波银行。
三、爱尔眼科
爱尔是眼科医疗龙头,由于中国庞大的近视人群(6亿),特别是青少年近视患者也高达 2亿,使得眼科赛道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而目前医疗机构的总供给又是相对紧缺的。
因此,作为眼科医疗龙头,爱尔近 10 年来营收及净利润年化增长超过 30%,是一只超长期的高成长大牛股。
展望未来,眼科赛道的空间依然很大,只不过现如今的爱尔,肯定是不便宜了。
四、福耀玻璃
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公司,2018 年全球汽车玻璃市场份额达到 26%,是全球汽车玻璃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几家公司之一。
在苦逼的制造业,福耀玻璃依然实现了 18%~20% 的净利率,殊为不易。2010 年以来平均股息率超过 4.5%,显示了强大的回报股东之意愿。
五、长江电力
水电是发电品类中最好的一个类别,成本最低廉,相比于煤电、核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水电也有巨大优势。坐拥三峡的长江电力,市值在A股电力行业稳居第一,是中国电力界的扛把子就毫不令人意外了。
长江电力常年保持超过 60% 的毛利率,净利率超过 40%,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维持 16% 以上,这种盈利能力,在整个沪深股市也绝对是十分罕见的。
六、恒瑞医药
恒瑞是中国新药研发领域最亮眼的希望之星,常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两位数,其管线布局范围之广、研发项目选择的战略前瞻性也是中国药企中的佼佼者。
更可怕的是,即使在研发投入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恒瑞近十年的净利润年化增速接近 25%,显示了强大的经营管理能力。
七、潍柴动力
潍柴动力是我国重卡产业链的龙头公司,对这家公司我了解的不多,不过其在柴油发动机上的技术实力非常强大,这一点我是有所耳闻的。
八、万华化学
万华化学是国内化工行业龙头,聚氨酯系列产品(MDI、TDI)是万华的核心,2018 年占营收比例 51%,占主营利润比例 75.9%,技术优势及规模优势,是万华生产成本低于国际同行(巴斯夫、科思创、亨斯曼、陶氏)的重要原因,生产成本低也是其利润之源。
万华化学营收从 2014 年 220亿,到 2018 年 606亿,年化增长 33.4%;净利从 2014 年的 24.2亿,到 2018 年为 106.1亿,年化增长 22.5%。
2018 年净利率高达 21.16%,ROE达 36.82%,盈利能力非常强。
九、中国神华
中国神华旗下煤矿品质居国内主要煤炭企业之首,并且吨煤生产成本 113元/吨,仅高于露天煤业,是行业第二低,煤炭这种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产品,生产成本决定了其护城河。简单来说,中国神华的煤炭开采业务具备强大护城河。
2018年煤炭板块营收占比 58.99%,发电收入占比 32.9%,煤电业务协同发力,具备一定的抵抗煤炭价格周期能力。
公司近年来提高了分红率,股息率稳定在 4% 以上。
十、格力电器
一直被市场低估,但一直大幅超越市场预期的个股,除了格力,还有谁?
伴随着格力在国内空调市场的占有率第一不断延续的,是格力空调天花板到了的声音,一直到去年,格力已经连续 24 年位居国内空调市场份额第一,并且业绩丝毫没有停下脚步。
2012-2018年度,格力的营业收入从 1000亿增加到 2000亿,净利润更是从 73.8 亿增加到 262亿,年化增长 23%,过去 7 年,格力股价更是上涨近 4 倍(后复权)。
格力的净利润收入增速为什么快于营收增速?
最直接来看,是其净利率从 2012 年的 7.5% 一路提高至 13~15% 之间。本质的原因则在于,格力在空调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愈发显著,品牌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与日俱增(由此带来了产品溢价),同时大量中小型家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击败,退出了空调行业,缓和了行业内部竞争。
2019年,行业竞争有加剧之势,格力空调份额第一的地位看起来要被美的抢走了,但是借助双十一的降价促销,格力毫无疑问将空调份额扳回来了不少,稳住了市占率行业第一的地位。而小米、奥克斯等等,则在这一次价格战中伤痕累累。
由此可见,格力在空调品类的竞争力依然是首屈一指的。
以上,就是超强十巨头的个股点评,组合运行接近一年,收益率 15% 虽然不算太高,但跑赢了沪深300 近 10 个百分点,总体还算OK。不过一年时间可能还不够长,让我们看看未来会发生一些什么吧。
关于“常年分红率高的30家公司股票有哪些公司”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灵凡]投稿,不代表奇思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7416.cn/shkx/202501-4359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奇思号的签约作者“灵凡”!
希望本篇文章《常年分红率高的30家公司股票有哪些公司》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奇思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常年分红率高的30家公司股票有哪些公司”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常年分红率高的30家公司股票有哪些公司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