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券商直投在我国的发展怎么样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券商直投在我国的发展怎么样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券商直投业务是证监会一直在研究的热点话题,目前在国内有多个试点~
证券公司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并且有资本市场运作经验,是最应该做直投业务的机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直投业务市场巨大,而且利润丰厚。如果国内券商不能做直投业务,则利润会被外资拿走了。所以国家肯定会让券商做直投,会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券商先尝试。因为国内的证券行业目前条件很成熟~
国际直投市场上除黑石、凯雷、KKR等声名显赫的私募股权基金(PE)纵横驰骋外,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的直投业务也是盈利丰厚。不但收益远高于传统的证券承销赚取的利润,并且有利于深层次地挖掘客户价值,进而带动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同时,由于投资和融资周期往往交替出现,直投业务和承销业务有周期性互补的作用,从而增强投行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国内一些券商在从事投行业务中,经常发现具有投资增长潜力的非上市公司。但苦于不允许用自有资金投资,便找来关联机构投资,或干脆以个人名义组建管理公司投资这些极有潜力的公司。
券商开展直投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选择,一种是在券商内部成立相关机构,以专项理财计划的形式募集资金;另一种是由证券公司成立单独投资公司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在直投业务模式上,国外券商大都采取设立独立子公司的形式,以便于有效隔离风险,取信投资人。而投行内部成立相关机构、运作事业部模式也有成功的例子,如高盛商人银行部负责直接投资于世界范围内的企业,资金来源为高盛自有资本、高盛员工的资本以及外部筹资。而在我国券商设立子公司用于开展直投业务也有成功的先例,如从中金公司分离出来的鼎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自2002年8月独立后,联手摩根士丹利、英联、高盛等境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了包括蒙牛、李宁、南孚、永乐家电、分众传媒、双汇等公司,成为本土直投公司中的佼佼者。
现在券商的管理比以前更加规范,有效的“防火墙”等机制的存在,都使券商面临的环境与此前不同,券商直投风险大都已可控。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有券商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实业投资领域,最典型事例是南方证券曾一度掌握海南省某县的大半地皮。但后来由于券商投资形成的不良资产数额太大,被有关部门清理整顿,并对证券公司投资方向作出了严格限定。2000年前后大鹏证券等部分券商曾成立创投公司,但创业板在当时未能成立,令这些券商投资血本无归,损失惨重。以至于2001年证监会再次下令证券公司严禁进行风险投资。中国过去死掉的券商,相当部分是因为长期投资拿不回来死掉的。
此前券商因直投造成巨额亏损,主要是因为投资出现问题后为遮掩亏损,通过挪用客户保证金等违规方式填补窟窿,以至于亏损越来越大。第三方存管等机制可以形成有效的防火墙,控制大多数风险。
此外,现在券商直接投资主要面向投资上市前融资项目,投资企业成熟度高,风险相对较低。现在券商试点直接股权投资业务,机会成本小,预期收益高,并且与以前实业投资不同,如今的券商直投基本是股权投资,不再是当初的“持有式、长周期”的运作模式。而且中小企业上市速度的加快,使投资回收周期的预计掌控度更高~
简单点就是低风险,高回报,属于低风险投资~
国际金融专业就业方向 国际金融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十位商业老板失败的创业经历
创业之路上,哪个人没有栽过跟头呢?就连马云、雷军、周鸿祎、刘强东……这些互联网大佬也都经历过血的教训,不过他们并没有因为一次的跌倒就一蹶不振,而是从失败中总结吸取了不少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并重新振作起来。下面是我整理的十位商业老板失败的创业经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雷军:小米创始人,现估值450亿美元
失败经历
在成功前,他曾创立三色公司,因无法盈利破产。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乔布斯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
失败感悟
对此,雷军有三点反思:一是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二是要有前瞻的市场意识;三是要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陈欧:聚美优品创始人,市值24亿美元
失败经历
曾创立GG游戏平台。
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时,陈欧凭着一台电脑,搭建起了一款在线游戏平台GG,并邀请到了两位顶级魔兽高手,WCG冠军和ESWC冠军进行巅峰对决。这为他赢得了第一批用户。
但随着用户量的增加,没有资金储备的陈欧日渐窘迫,能拉到的赞助杯水车薪,投资人对他不屑一顾,这让GG的发展举步维艰。
而这时,陈欧要去斯坦福读MBA,于是他便引入一位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并出让了部分股权。随后,这位职业经理人引入其他天使投资人,通过运作,使陈欧手里的股权只剩30%多,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最终被排挤出公司。
第二次创业,陈欧在国内成立了一家游戏公司,模仿美国的商业模式,在社交游戏中内置广告。但是由于国内市场与美国差别较大,这个公司很快也破产了。
失败感悟
这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让陈欧有了两个收获:一是公司需要有健康的股权组织构架;二是照搬国外模式行不通。
甄荣辉:前程无忧创始人,市值20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投资声音邮件和磁性材料。
甄荣辉在创业前是一名咨询顾问,年薪百万元。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他想做“亿万富翁”,于是兼职做了一个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还投资了磁性材料。但这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失败感悟
在总结教训时,他说:创业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必须全职去做;创业不能只从产品出发,有了好产品不意味着就有了客户,客户需要完整的服务,创业需要从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导向。
吴欣鸿:美图公司CEO
失败经历
曾创办520社交平台,后停止运营。
1999年,还在上高中的吴欣鸿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叫做“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于是他便从家里借了1万元钱,开始投资域名,由此,他赚到了一些钱,并结识了后来的公司投资人蔡文胜。
2002年,辍学在家的吴欣鸿发现了一个好域名:520.com,于是他山寨腾讯,并通过收会员费来赚钱。两年之后,“520”积累了几十万付费会员,但由于产品和运营都跟不上,大多数会员仅付费一个月就停止续费了。最后,吴欣鸿被迫关闭“520”,并将域名卖掉。
失败感悟
回顾这段经历,吴欣鸿说有两个教训:一是逆向创业行不通,不能仅仅因为有一个好域名就来成立一家公司;而更重要的是,自己不善交际,不知道用户的需求,何谈做好一个交友网站?
王兴:美团网创始人,估值70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创办校内网,后被迫出售。
2003年冬天,在美国读博士的王兴回国创业。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项目之后,王兴发现学生之间的熟人社交是一个可以切入的点,于是便着手打造校内网。
当时在北京,去火车站坐车很麻烦,所以放寒假期间,王兴在清华、北大、人大发起了一个注册校内网即可免费乘大巴去火车站的活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凑足 50人便发车。为了凑人数,学生到处拉老乡注册,等于在为网站做宣传。这个活动为校内网拉来了8000个种子用户。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资本方不看好这个项目,最后资金链断裂,内部团队产生分歧,王兴只能被迫将其出售。
失败感悟
这个项目的失败,给了王兴如下启发:第一,创业团队必须分工明确,CEO必须从公司事务中解放出来,关注业界、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第二,应该尽早接触资本,放低姿态,做出妥协;第三,必须和信任的人一起创业,这样才能在低潮期依然团结一致。
刘强东:京东创始人,市值403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在中关村开餐馆,被骗钱后关门。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饭馆。之前,店员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手后,给员工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把采购和收银权放给员工。由于管理松散,员工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没过一年,原本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失败感悟
刘强东由此得到的教训是——对员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没有管理。
陈一舟:千橡互动创始人,后更名人人,市值11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创办ChinaRen社区。
当年,还在斯坦福求学的陈一舟等人根据当时美国流行的几个社区网站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结合体,取名ChinaRen。但硅谷没人愿意投资他们的项目,最后在斯坦福的同学那里“众筹”了20万美元。
1999年3月,他们回国注册公司,在得到了高盛投资之后,很快推出ChinaRen社区,并获得了千万美元的新融资。之后,ChinaRen开始疯狂烧钱砸广告。
开始时,陈一舟他们觉得害怕,但投资人说没关系,烧完了还会有投资,不烧就没办法上市。但很快,2000年美国股灾,资本进入寒冬。于是,原本支持烧钱的投资人态度大变,明确告诉陈一舟,不会再有新的投资,赶快把公司卖掉。陈一舟只好把ChinaRen 社区卖给了搜狐。
失败感悟
其实,这个案例与校内网有相似之处:创业,需要对现有的资本合理利用,最好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这样才能在资本寒冬时度过危机。
周鸿祎:360创始人,市值64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打造3721,国内最早的搜索引擎之一。
在做360之前,周鸿祎曾做过一个搜索引擎叫3721,而百度也推出了类似服务。双方竞争十分激烈。周鸿祎在3721的客户端中加入了一个模块,专门用来删除百度的客户端,而这个模块自身是无法删除的。这让周鸿祎戴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帽子。
后来,周鸿祎觉得百度的搜索模式比自己的更好,而且当时互联网行业低迷,所以他在自己市场占有率占优势的情况下,把3721卖给了雅虎,导致搜索这块10亿美金的市场最后被百度占领。
失败感悟
对于这些过往经历,周鸿祎称:“大家做事情不要只盯对手,一定要盯住用户需求,而且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说放弃。”
张小龙:微信之父、腾讯副总裁
失败经历
曾开发的Foxmail.
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曾拥有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周鸿祎说,当年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所以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说要加广告,要盈利,但张小龙却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啦。
后来,Foxmail成了张小龙的大包袱,每天会有无数的人催他往前跑,但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收益。
一年后,张小龙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失败感悟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都说:我们现在不需要考虑钱,有了用户之后,自然会找到盈利点。但张小龙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前,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市值1825亿美元
失败经历
马云历经三次创业,直到阿里赴美上市。
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7年底,马云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1999年,35岁的马云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失败感悟
在马云看来,企业成功的经验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教训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马云表示,做企业着实不易,“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营养”,就能成为那幸存的5%。
扩展: 一个失败创业者的亲身经历
很快地,我的团队得到一个机会和一位知名的投资者坐在一起讨论融资的可能性。即使我们的生意还没有开始赚钱,我们中也没有曾经担任过CEO职位的`,我们都很自信。毕竟,我们已经预计过公司融资以后毛利润可以到2亿。投资者又怎么可能拒绝我们的要求呢?
我们肯定会富有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筹集到一小笔资金——1千5百万。
我始终在想,“这将有多么困难呢?” 我们那时候太幼稚,愚钝和异想天开了。
我们的计划有个小小的问题。我们没有人知道如何迎合投资者。所以我做了任何没有线索的企业家都会做的事情:上网查寻”怎样迎合投资者“。
我在网上没有看到任何对于我有帮助的信息。就在没踏入会议室前,我们很快地发现我们的演说要失败。事实上,在我们开始撰写商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
在回忆开始之气,其中一个投资者让我给他一页计划简介。我们当时没有准备有简介,所以我从95页长的计划书表面给了他前11页。
打击一。
32页的幻灯片我还没放到四页,第二位投资者打断问我:"好的,停下来。我懂了。你完全不需要这1千五百万”。
为了融资计划,我过度自信地辩护道;“这个利润如果少了这笔钱就不能实现”
“真的吗?不能实现?”他就像一个嘲笑者笑着回道到。
打击二。
然后两个投资者同时提出一大堆问题:
“你们自己投入了多少钱到这个公司里?差不多有1千5百万吗?”
“我为什么要给20个人工资,为什么要给没有记录的高管10万的高薪?”
“到今天为止你的公司盈利多少?”
“在你的公司还没有赚到1千5百万的时候我为什么给你一千五百万?”
“你怎么证明你在第三年可以有2亿的毛利润?”
“为什么你们要同时生产,销售10种产品,假如已经有了一个企业可以生产10合1的产品呢?”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一个问题是赞成态度的。
打击三。
你可能已经猜到,我们并没有从那次会议里融到那一千五百万。尽管如此,我后来才意识到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比较青涩的职业生涯造成的。我在这30分钟的会议里学到了真实世界的融资问题,比很多创业者一生学到的还要多。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当我要迎合投资者解决融资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会清楚地记得以下六个珍贵的教训:
一、越少越好
目的明确直接了当很重要。累赘的演说和冗长的解释将不会打动投资者,还很可能把他们吓走。用简短,动人,精确的方式来展现你的商业计划书。投资者需要自信的知道你的公司会吸引客户并留着客户。如果投资者在一小段时间无法理解你的公司经营理念,他们可能会假设顾客也不会理解。
二、杜绝猜测。执行,执行,执行。
用事实而不是猜想来激发你的自信。大多数投资者寻找低风险类的企业,他们青睐那些可以尽可能给他们承诺的实战经理人。一个拥有现金流,商业操作记录和真实的经验的公司往往比那些在计划书中预计给投资者巨额回报的公司更容易融到资金。寻找一个只用少量或者不用资金的方法来测试你的公司是否可以生存,然后在你寻找资金前把这个点子转化成功能性的商业计划。
三、避免大话,空话。
让投资者对你描述的蓝图激动起来,但是这个蓝图要合理和可行。避免说大话,空话。如果你描述毫无意义的财政预算并鼓吹你的公司利润在3年的时间里可以从10万增加到5千万,那么受尊敬的投资者是不会认真对待你的项目的。给投资者展示你根据现实构建的3种财政预算方案:最好的方案,一般的方案和最差的方案。产业和竞争对手以事实,过去和现在的数据作为基础分析得出了好的应对措施和防御性假设方案。
四、学会爱上打折店。
便宜的东西是时尚的。在一个不会控制自己花钱的年龄,你需要证明在财政上你是一个理性的经历,你知道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钱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给你的运营和市场预算上留点周旋的余地,但是避免太过于保守。绝对不能要求高薪或者高额补贴。投资者希望你处在公司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开始运营的位置。
五、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你的公司也不会是。
投资者对于激进的创业者是很谨慎的,激进的创业者总是会“眼大肚子小”。要百万元投资到50个部门和百余个产品之前,你要证明你可以创造,管理好一个单一商品并且让消费者满意。展示出你的公司在你表态之前它就已经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完善你的市场策略,销售策略和运营程序。投资者喜欢你的公司拥有可持续的分步骤重复,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公司发展呈指数成长。记住,即使是谷歌的成功也是在一个单一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六、选择做不是最聪明的哪一个。
懂得你已经知道的,知道你还不知道的,发掘那些你不知道他们却知道的人。建立一支可信任的专家队伍。世界上最聪明的领导者是那些周围充满智者的人。投资者投资一支管理团队和他们投资一个商机所花的钱是相同的。
;如果想要进高盛这类的知名投行,本科必须是清北复交吗
1、外资投资银行。特指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全球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瑞银华宝等海外第一流投资银行,它们都在中国设有代表处或分支机构,一般每家每年在中国大陆招聘5-10人,少的时候只有1-2人。
2、外资咨询公司。特指麦肯锡、贝恩、波士顿咨询集团、摩立特集团、美世、艾森哲等海外一流咨询公司,其中可分为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人力资源咨询、市场咨询、技术咨询等多个板块。
3、某些员工待遇很高的大型外企。这些职位比较分散,但大多集中在市场营销、战略策划、财务管理等部门。公认待遇很高、前途很光明的外企有:宝洁,玛氏,马士基,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汽车的金融部门等。其工资不如投资银行、咨询公司那样高,但对个人的培养和前途多样性远超投资银行,实践性超过咨询公司,对将来从事业务工作非常有利。
4、外资商业银行或全能银行。如荷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巴克雷银行等,它们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隔膜不是很大,但各个部门工资也有一定差别。公司财务(相当于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工资较高的职位,往往比一般的消费者银行、保险职位高许多。
5、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即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它们的工资都不高,相对于繁杂的工作量可能有些不值得,但名声很好,工作3-5年后出国读商学院或转入其他外企的希望很大,因此有“人才跳板”之称。
投行有外资,中资,大小之分。外资投行典型的就是摩根斯坦利,高盛,瑞银等,要求一般是北清复交的硕士保底,加上北美金融四大名校的硕士(纽约大学,哈佛,MIT)但这只是入了这个门槛,要想真正能进去,最好是北大汇丰,北大光华这样国内一流的商学院,或者海外一流商学院,年薪60W左右。国内的知名投行有中金,平安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可以放宽到北清复交,北美一流名校和知名商学院,包括厦大,中财,上财的极优秀学生(一流投行实习经历+90以上的平均分),几大投行的投资银行部每年招收不超过15个人(这是计划上的,实际招聘要多一些),满足这些条件,你就可以作为应届生进入投行了。中等投行要求简单,(中信建投,工银瑞信,兴业证券,中国银行,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成绩优异的985大学都有竞争机会,但是你可以查看IPO排行榜,每年的大IPO基本都是被前几个券商包揽了,再小一些的就没有必要了,一年也没有几单业务,估计很难实现楼主的理想。不带讽刺的说一下楼主,一般投行的人大三时候司法就全过了,这是底线,CPA一般是二年全国的,CFALevelII左右,说白了都是一些完全有能力竞争北美一线名校博士但是没有去读博士的牛人,慎重考虑吧。如果另辟蹊径的话,建议你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入手,几年后转入咨询,然后读一个一流的MBA,就有机会在十年之后进入投资银行业了,当然你不会从助理做起,起码是一个高级员工,希望建议你对你有帮助。此外前面几位哥们所说的那种研究员也是一条路,但是一般需要理工科和金融或者法律金融的复合硕士背景,不是适合楼主发展的道路,进投行就是跟时间赛跑,每一天都要拼命,无论是准备期还是进去之后,如果你觉得法律不适合自己,那还是不要投行了,因为进去了也是每天面对繁琐的法律文件和上市制度,跑证监会,调研,劝楼主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于“券商直投在我国的发展怎么样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邻家芮安]投稿,不代表奇思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7416.cn/shkx/202501-3960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奇思号的签约作者“邻家芮安”!
希望本篇文章《券商直投在我国的发展怎么样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奇思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券商直投在我国的发展怎么样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券商直投在我国的发展怎么样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