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生物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教学设计与实施、教材编写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生物课堂如何落实科学素养,提高高阶思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分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
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插入相关、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四、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法过程及策略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问: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提出问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你了解细菌吗?”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细菌从哪里的啊?是谁先发现了它们?(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细菌是本来就存在的呢?(鹅颈瓶实验),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设计用多媒体展示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再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提出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除了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插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然后讨论:为什么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
(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之后再设计学以致用-走进生活这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三个问题,用细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起到检测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否达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为什么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
(2)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3)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都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是以杀死细菌为标准进行消毒的吗?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六、说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科学核心素养是每个孩子科学能力的核心,科学核心素养的内化也关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
那么,科学核心素养该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教育部初高中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祖浩教授借助几节真实的课堂阐明了要义。
1
如何正确分析科学核心素养?
科学核心素养的分析视角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科学本质、科学思维、核心知识、思想观念、态度责任五个方面:
1、科学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人类有了科学能解决哪些问题?这就是科学本质;
2、通过科学学到了什么思想、什么架构,这些属于科学思维;
3、核心知识是指通过科学形成的、积累的、重要的、认识自然的知识储备;
4、当然,还有思想观念,比如我们讲的辩证思维、资源意识、环境意识;
5、而学习科学是为了人类服务,这就是态度责任。
2
科学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
核心素养的外在行为表现是落实核心素养很重要的内容。那么,科学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其中包括证据推理,即通过证据来推理,实事求是,说话有依据,做事靠得牢;宏微结合,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的能力;辩证思维,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背后都是充满了辩证法;模型认识,由于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有证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模型,透过模型来进行研究,现在人类绝大多数的研究也都需要模型。
此外还包括环境意识、生命观念、社会责任、批判质疑,这些在我们现在的科学教学课程中,都是一些可外显的东西。既然是可外显的东西成为我们课程的基本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教材来实现教学。
3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把单元内容分为几个不同的指向,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态度价值观;思想、观念。
知识怎么来的,这就是研究它的方法;有了知识能解决问题,这就是能力;在知识和能力之上的内容就是思想、观念;通过学习整个概念,行成与以往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态度、价值观。
那么今天我们的科学,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都能找到这样基本的指向,来研究我们的课程。
那么科学核心素养究竟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
一节地理课上,老师带着很多学生在看一个地球仪。
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地球仪是圆的。
老师问:地球仪是圆的,那大家能想到什么东西?
孩子们平时站在地上,肯定认为地球是平的,而地球本身是圆的,这就产生了认知冲突。
其实,地球很大很大,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地球上小小的一个点,不是因为地球仪是圆的,所以地球是圆的,而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因此地球仪才是圆的,这里面就有一个模型的概念。
老师又问:你还看到什么?
同学:地球仪会转!
老师:为什么呢?
同学:......
老师:地球的转会产生白天和黑夜。不信大家看:我们拿个小台灯照在北京,是亮的,而背面是暗的,而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这时同学们就会思考,是因为地球会转,所以地球仪才会转,孩子马上就会不一样,会有一个模型建构的概念在他的头脑中产生。
因此,在后面的学习中,孩子就容易理解:当中国是白天时,美国是黑夜了。
那么老师就可以接着说,地球仪还有很多花花绿绿不同的线,这其实是不同国家的分界线。
不同国家的人民有着不同的肤色,他们跟我们是一样的,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我们要团结。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不同国家要友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要打仗。这就呼应了核心素养种的国际理解与认同。
另外,我们看到地球仪上有大大的地方是海洋,海洋里有鱼、海藻等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
还有,在地球仪上,我们发现中国四川这边有个大熊猫,而泰国这边有个大象吗,这就说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资源和动物,这就是生物的多样性。
所以我们来看这节课,这些与课程本身相关的东西就构成了我们要培养的孩子的核心素养。
很普通的一堂课,但这其中因为有了孩子思维和行动的参与,迸发出一个个不同的意见,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学生能够融汇沟通的,由小见大的案例。
在科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由小见大”其实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策略。
核心素养的教学就蕴含在日常生活里的各种自然现象、科学史实、照片图像、模型实物之中......
其实核心素养离我们很近,就在身边。如果教师能在每天备课时多去想一下,就能形成自下而上巨大的动力,把学科育人、学科德育做得更好,推动整个中国的未来人才培养。
关于“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雅绿]投稿,不代表奇思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7416.cn/shkx/202412-75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奇思号的签约作者“雅绿”!
希望本篇文章《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奇思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