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代文言文常识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文言文常识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古文中“舍”的所有解释及示例
舍
释义 shè
①客舍;旅馆。《后序》:“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②房舍;住房。《送元二使安西》:“客~青青柳色新。”又使……住宿;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广成传舍。”
③住宿;居住。《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④谦称自己的属,用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前。如“舍亲”、“舍弟”等。
⑤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成语有“退避三舍”。
shě
①舍弃;放弃。《劝学》:“锲而不~,金石可镂。”
②放开;释放。《齐桓晋文之事》:“~之,吾不忍其觳觫。”
③施舍;布施。《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将近一半家私~入尼姑庵中。”
2. 古文中“舍”的所有解释及示例舍
释义 shè
①<;名>;客舍;旅馆。《<;指南录>;后序》:“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②<;名>;房舍;住房。《送元二使安西》:“客~青青柳色新。”又<;名使动>;使……住宿;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广成传舍。”
③<;动>;住宿;居住。《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④<;名>;谦称自己的属,用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前。如“舍亲”、“舍弟”等。
⑤<;量>;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成语有“退避三舍”。
shě
①<;动>;舍弃;放弃。《劝学》:“锲而不~,金石可镂。”
②<;动>;放开;释放。《齐桓晋文之事》:“~之,吾不忍其觳觫。”
③<;动>;施舍;布施。《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将近一半家私~入尼姑庵中。”
3. 文言文中舍字是什么意思发音:shè
①客舍;旅馆。《后序》:“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②房舍;住房。《送元二使安西》:“客~青青柳色新。”又使……住宿;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广成传舍。”
③住宿;居住。《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④谦称自己的属,用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前。如“舍亲”、“舍弟”等。
⑤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成语有“退避三舍”。
shě
①舍弃;放弃。《劝学》:“锲而不~,金石可镂。”
②放开;释放。《齐桓晋文之事》:“~之,吾不忍其觳觫。”
③施舍;布施。《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将近一半家私~入尼姑庵中。”
舍人官名,秦汉以来到明代宫中都设舍人,职权大小不一。门客。宋元以来俗称显贵人家子弟,同“公子”、“少爷”等。
文言文字典--字博缘网
4. 答案: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shè
①客舍;旅馆.《后序》:“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②房舍;住房.《送元二使安西》:“客~青青柳色新.”又使……住宿;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广成传舍.”
③住宿;居住.《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
④谦称自己的属,用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前.如“舍亲”、“舍弟”等.
⑤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成语有“退避三舍”.
shě
①舍弃;放弃.《劝学》:“锲而不~,金石可镂.”
②放开;释放.《齐桓晋文之事》:“~之,吾不忍其觳觫.”
③施舍;布施.《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将近一半家私~入尼姑庵中.”
舍人官名,秦汉以来到明代宫中都设舍人,职权大小不一.门客.宋元以来俗称显贵人家子弟,同“公子”、“少爷”等.
5. "舍"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舍 shě<;动>; 放在一边;丢开
舍,释也。从手,舍声。――《说文》
舍,置也。――《广雅》
舍车而徒。――《易?贲》
又如:舍手(放开手;放下手);舍置(丢开);舍脸(沉下脸)
放弃;舍弃
万物舍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不如舍。――《易?屯》
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韩非子?难二》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舍鱼而取
shè房屋
◎ 居住的房子:宿~。旅~。校~。
◎ 居住,休息:~于山麓。
◎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侄。~亲。
◎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
◎ 姓。
◎ 取
6. "舍"在古代的翻译舍 shě ①放弃;丢掉:舍弃;舍不得;舍己救人;恋恋不舍。
②送东西给穷人或出家人:舍药;施舍。 舍本逐末: shě běn zhú mò 舍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细枝末节的、次要的。
形容主次倒置。 〖例句〗有些同学不在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上下工夫,而一味去钻研一些解题技巧,那实在是舍本逐末。
舍己为人: shě jǐ wèi rén 为帮助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例句〗在抗非典型性肺炎的战斗中,涌现出很多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
舍弃: shěqì 丢掉;抛弃;放弃。 〖例句〗有很多青年舍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加入到建设西北的志愿者队伍中去。
更多信息—— 舍 放在一边;丢开 舍,释也。从手,舍声。
――《说文》 舍,置也。――《广雅》 舍车而徒。
――《易?贲》 又如:舍手(放开手;放下手);舍置(丢开);舍脸(沉下脸) 放弃;舍弃 万物舍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不如舍。
――《易?屯》 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
――《韩非子?难二》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舍鱼而取 舍(舍)shě ⒈放弃,不要:~弃。
~己救人。~生忘死。
四~五入。 ⒉迷信的人为免除灾祸把财物送给人:施~。
舍shè ⒈住宿的房屋:宿~。客~。
泛指房屋:房~。校~。
⒉谦词。谦称自己的亲属或比自己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亲。
~妹。~侄。
⒊〈古〉称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舍 shè 名 (象形。
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
本义:客舍) 同本义〖inn;tavern〗 舍,市居曰舍。——《说文》。
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
天子赐舍。——《仪礼·觐礼》。
注:“犹致馆也。” 夫子休就舍。
——《庄子·说剑》 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孟子·离娄上》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旅舍(旅馆);舍馆(住所;客舍);舍长(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房屋(住宅)〖house;shed;hut〗 将适舍。—《礼记·曲礼》。
注:“主人家也。” 舍之上舍。
——《战国策·齐策》。注:“甲第也。”
神归其舍。——《鬼谷了·本经阴符》 舍南舍北皆春水。
——《杜甫《客至》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庐舍(简陋的房屋);茅舍(茅屋);舍园(宅内庭院);舍中(家中);宿舍;茅舍;牛舍;校舍;舍匿(用房子藏匿。
即“窝藏”) 营寨;营房〖barracks〗 于是徙舍而走平陵。——《孙膑兵法·擒庞涓》 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anancientunitofdistanceequalto30li〗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杜预注:“一舍,三十里。”
公子;少爷〖sonofafeudalprinceorhighofficial;youngmasterofthehouse〗。如:舍人(公子;少爷) 舍 shè 代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my〗 屈到舍下暂住,细细请教何如?——《长生殿·弹词》 又如: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舍下(谦称自己的居室) 舍 shè 动 置;安置〖putsth.inaproperplace〗 舍相如广成传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舍匿(窝藏);舍藏(窝藏) 住宿〖putup〗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庄子·山木》 又如:舍次(临时住宿);舍止(停驻,居留) 休息;止息〖rest;stop〗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安排住宿〖arrangeresidence〗 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
——《聊斋志异·白于玉》 宿营〖takeupquarters〗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庄公三年》 另见shě 舍间 shèjiān 〖myhumbleabode〗对自己的家的谦称 舍利 shèlì 〖梵sarīra;Buddhistrelics〗又作“舍利子”。
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 舍利子塔 shèlìzǐtǎ 〖dagoba;dagaba;Buddhistshrine;pagodaforBuddhistrelics〗远东一种存放圣骨、圣物的神圣场所 舍亲 shèqīn 〖myrelative〗对他人称自己的亲戚的谦词 “舍”通“何”义: 舍——《说文》:“舍,从#,#口像屋也,口像筑也。”
按:“舍”有今客栈旅舍之义。《周礼》掌舍注:“行所解止之处。”
古舍在路旁。约三十里建一舍(如宋代以十里为铺或塘,今我国某些地方尚有头塘、二塘、三塘、四塘等地名称谓)。
《左传》有“退避三舍(即九十里)”之语。原为名词的客舍,后转为屋舍,或转为动词有止住,最后作虚词用。
例如《史记·律书》:“舍者,舒气也。”那么与上述“词之舒也”为“曾”(有“何”义) 就相接近了。
舍,古音读同“舒”,即有舒气之义,孟轲“舍皆取诸其。
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
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 *** ,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一、建安文学基础: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3、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了文学专论,他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线,
5、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白马篇》,其中“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赠徐干》;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七哀》;描写一个少年斩断罗网,拯救一只黄雀的故事的《野田黄雀行》;描写海边人民贫困生活的《泰山梁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恼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钟嵘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6、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称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诗》其一,其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不的苦难。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等;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刘桢的《赠从弟》三首等。
8、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愤诗》。
第二、正始西晋文学基础
1、正始文学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学,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2、嵇康的散文代表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诗歌的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诗歌创作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传》。
3、阮籍的《咏怀传》在运用王言诗抒情和讽谕方面有较高的成就,其一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苦闷,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写作政治抒情诗的道路,《诗品》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诗风。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
4、晋武帝太康前后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导的是张华、张协、陆机、潘尼、潘岳、左思,他们是太康时期著名的诗人。
5、太康文学创作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刘勰所说“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学。
6、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与之齐名的作家是潘岳,还有张华张协等。
7、陆机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诗十九首》的《拟古诗》十二首,描写行旅生活的《赴洛道中作》;潘岳的名作是《悼亡诗》三首。
8、左思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有“左思风力”之称。
9、左思的代表作有《咏史》八首,作品采用了典故,运用了对比等手法,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即是对比,“涧底松”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门知识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对比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世族门阀的矛盾。此外,《招隐》《娇女诗》《三都赋》都是他的名作。
10、刘琨的代表作是《扶风歌》,他是著我的爱国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是《洲仙诗》十四首,他是一位玄言诗人,《诗品序》中“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即是对玄言诗的批评。
第三、陶渊明基础:
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谥号“靖节征士”,因其曾作过彭泽令,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陶彭泽,他辞去彭泽令后,过着“晨兴埋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
2、陶渊明的诗可以分成两类: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他的散文辞的名篇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3、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部分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等;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如《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等;还有一小部分反映了农村凋蔽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如《归田园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4、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正始诗人阮籍和西晋诗人左思的伎,发扬了建安的精神。代表作有《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鲁迅称一些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如《读山海经》其十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6、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很少用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少用。2、情、景、理的统一。
7、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出现打破了了玄言诗的统治,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的精神,田园诗是他的独创。“田园诗”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8、陶诗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学习田园诗的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基础:
1、南朝乐府民歌约五百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其中“吴歌”三百二十六首,“西曲”一百四十二首,“神弦歌”十八首。
5、南朝乐府民歌,除吴歌、西曲外,还有一首较长的抒情诗《西洲曲》,属《杂曲歌辞》。
8、北朝民歌主要收集在《乐集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约六十多首。
10、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创作,我们所接触到的,除汉人的作品外,还有氐人、羌人、鲜卑人,以鲜卑民歌居多。
12、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木兰诗》,它产生的时代不会晚于陈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
第五南北朝诗文基础:
1、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
2、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和《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等。《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写景名句。
3、鲍照对诗歌形式的主要贡献是为七言诗拓宽道路,其诗歌代表作有《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其中“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诗句,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拟古》其三(幽并重骑射)、其六(束薪幽篁里)《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等也是其代表作。
4、鲍照的诗歌直接继承着建安文学的传统,大力写作乐府诗,他是继曹丕之后,对七言诗贡献最大的诗人。
5、教材中提到继承建安风骨或发扬其精神的诗人有: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
6、所谓新体诗是指自齐至隋百余年中讲究声律、对偶的作品,名曰新体诗。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是就其形式而言。齐永明年间著名诗人沈约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八种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叫做“八病”。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开创的,由声律与对偶互助配合而形成具有格律的新体诗,称永明体。
7、新体诗作家除沈约外,成就较高的还有齐诗人谢朓、梁诗人何逊、陈诗人阴铿等。
8、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分别称为“大谢”和“小谢”。谢朓因为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
9、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篇,题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矣望长安)其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春江日暮景色,“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写建康(南京)周围的景色,是写景名句。
10、谢朓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带有南朝民歌气息,语言精练,情味隽永,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和《王孙游》(绿草蔓如丝)等。
11、继玄言诗、山水诗后南朝一度盛行的诗歌是宫体诗。
12、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说:“颇学阴何苦用心”反映的是阴铿、何逮两位诗人。他们的名篇分别是阴铿的《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依然临江渚)何逊的《相送》(客心已百念)等
13、集南朝诗歌成就之大成的诗人是庾信,他早年是梁朝有名的宫体诗人,后出使西魏,遂终身羁留在北方,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
14、庾信诗歌的代表作是《拟咏怀》二十七首。他是南北朝时期骈赋,骈文成就最高作家,赋的代表作是叙述梁代兴亡和自己身世的《哀江南赋》,五言小诗的名作有《寄王琳》(玉关道路远)和《重别周尚书》(阳光万里道)。
15、骈文是与散相对而言的,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为两句两句的对偶,好象是并驾的两匹马,所以叫骈文。第二是语音方面讲究平仄。第三是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可以说骈文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6、南北朝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芜城赋》,孔稚圭讽刺假隐士周顒的《北山移文》,梁江淹的《恨赋》《别赋》,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和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
第六魏晋南北朝小说:
1、南北朝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2、南北朝小说中现存比较完整的,并能代表这个时期志怪小说面貌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3、南北朝志人小说的集大成的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4、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篇,为之作注的是梁代的刘孝标。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1、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2、《典论论文》之后,文学批评史上另一篇重要的作品是西晋陆机的《文赋》
3、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最系统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4、成书于梁代的一部专门评论五言诗的菱是钟嵘的《诗品》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
1、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代有诗人两千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2、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3、初唐前五十年,宫体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4、唐代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5、初唐的中心问题是:(1)冲破六朝诗歌的狭窄题材,使诗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2)摈弃轻浮绮靡的诗风,建立刚健有力的新诗风;(3)确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
6、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始突破“宫体”的内容,继有沈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最后陈子昂痛斥齐梁诗风,高倡建安风骨,才为唐诗开辟了发展的道路。
7、以李白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是盛唐诗歌的主流,政治诗和边塞诗集中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色。
8、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象一条大河贯穿了整个中唐。
9、爱情主题在晚唐十分流行,这是受了市民文学的影响。
关于“古代文言文常识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浅墨入画]投稿,不代表奇思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7416.cn/shkx/202412-155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奇思号的签约作者“浅墨入画”!
希望本篇文章《古代文言文常识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奇思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代文言文常识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文言文常识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古文中“舍”...